“我國是緊隨日本、韓國之后,世界上第三個具備獨立自主的、從上游核心零部件到中游本體再到下游系統集成的完整產業鏈的國家。而同屬機器人制造大國的美國和德國因為缺少某些核心零部件(例如核心減速器)而產業鏈并不完整。”接受《證券日報》記者專訪時,機械工業經濟管理研究院兩化融合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宋嘉表示。
國家統計局5月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達19257臺/套,同比大增26.6%。這是中國制造快速復蘇的一個注腳。4月當月,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了3.9%,年內首度轉正,而1-2月份、3月的這一數據分別為-13.5%、-1.1%。機器人產業發展也隨之成為當下關注的熱點話題。
按照2020年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的精神,尤其是“兩新一重”,對于機器人產業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宋嘉指出,“工業機器人方面,我國是全球第一大應用市場,約占全球市場份額三分之一。特種機器人,市場保持較快發展,技術不斷創新,尤其在應對各類公共安全事件以及高危、高空作業等方面,對特種機器人有著突出的需求。家用機器人,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家用機器人在醫療、教育、家政服務等方面需求持續旺盛、應用和市場空間不斷擴大。”
“尤其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主要包括七大領域,后面也有說十一大領域的,總體而言分為兩個方面有利于機器人產業迅速發展。”宋嘉表示。
一是5G、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主要在技術側對于機器人產業將有進一步提升,將對行業形成新產品、新功能、新模式、新應用奠定堅實基礎。
二是包括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諸多產業鏈對機器人產業提供了新的應用場景和空間,也提出了新的功能需求。
就市場空間而言,有研究機構認為,中國機器人產業將進入中速增長期,2020-2023年復合增速16%。通過與日本機器人產業發展對比,及對工業機器人密度重新測算和與發達國家對比,我國機器人產業將從今年開始,尤其是“十四五”期間,進入中速增長期,預計2020-2023年復合增速16%,高于歐美日領先國家的5%。
機器人大體分為三類,分別是工業機器人、家庭服務機器人以及特種專用機器人。從市場關注度上看家用機器人指數熱度最高,工業機器人次之,專用機器人最低。
目前,機器人產業主要市場空間在兩大領域:第一是汽車(含新能源汽車)制造,需求占比超過1/3,第二是3C家電制造,需求占比接近1/4。這兩個下游產業需求占機器人整體需求量超過六成。
機器人被行業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那顆明珠”,是衡量一個國家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標志,已成為全球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重要切入點。中國、日本、韓國、美國、德國五個國家既是全球主要的機器人制造大國,也是主要消費大國,這五個國家消費了全球73%的機器人。
“行業的趨勢呈現出頭部聚集、下沉細分市場競爭的特點。國產企業逐步加入國際競爭,領先企業優勢更加明顯,競爭格局日益清晰,市場份額逐漸被頭部企業所占據。同時,細分專用市場也成為競爭熱點,這樣符合產業的發展規律,先從無到有,快速進入主力市場,等主力市場空間有限時,不斷下沉或者細分。”宋嘉分析道。
機械工業經濟管理研究院成立于1982年,是經中央編制辦公室批準由國務院國資委舉辦的中央一類事業單位,連續承擔國家“十二五”、“十三五”規劃前期重大課題研究,支撐國家發改委起草的《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連續出版了《中國裝備制造業發展報告》(重點藍皮書)、《制造業上市公司500強》。
兩化融合協同創新中心是機械院的二級中心,致力于推動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領域的三個協同(跨產業協同、跨學科學部協同以及國家級創新資源與地方協同)和三個推動(推動產業創新資源優化配置、推動我國制造業智能化及企業創新能力、推動地方經濟結構調整高質量發展)。